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,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,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。缝纫机能缝制棉、麻、丝、毛、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、塑料、纸张等制品,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、平整牢固,缝纫速度快、使用简便。
1890年,中国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台缝纫机。 1905年,上海首先开始制造缝纫机零配件,并建立了一些零配件生产小作坊。 1928年,由上海协昌缝纫机厂生产出了第一台44-13型工业用缝纫机。同年,上海胜美缝纫机厂也生产出第一台家用缝纫机。 1949年以前,整个旧中国缝纫机产量很低,年产量不足4000台,当时的缝制设备市场主要由美国胜家公司垄断。 1949年,新中国成立以后,缝制机械工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,行业经历了改组、改造阶段,公私合营、兼并合作,进行了合理的分工,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:如上海的切、昌、惠工、飞人、蝴蝶和天津缝纫机厂以及广州的华南缝纫机厂等缝纫机生产厂家,主要生产普通家用缝纫机和低档工业用缝纫机。 20世纪50年代末,轻工行业对家用缝纫机实行了通用化、标准化,统一了设计图纸,提高零部件的兼容性,使缝纫机生产企业不断增多,并根据需要开发了葵扇、医疗手术、羽毛球、自行车轮胎和帘子布拼接等特殊用途的缝纫机。据统计。 截至1980年全国共有缝纫机生产企业56家,分布在22个省、市。截至1982年,我国缝纫机的产量达到1286万台,居世界第一位。 到80年代中期,随着市场和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,缝制设备的产品结构在中低速工业缝纫机的基础上向着高速化、系列化方向发展,电子、电脑技术也在缝纫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。与此同时,我国还完成了零部件配套系统建立,构建了庞大的缝纫机销售网点。部分缝机企业在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后,对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。 90年代初期,国际著名企业陆续进入中国,在国内设立了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。 90年代后期,民营企业开始崛起,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促进了行业的大发展,总体上形成了以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陕西、天津和广州等6大产区和基地。 截至2004年,我国缝纫机整机制造厂达600多家,零配件生产厂家达1000多个,年生产量为1400.8万台,生产总值约280亿元,品种近千个,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缝制机械生产国家之一。
缝纫机的类别按照缝纫机的用途,可分为家用缝纫机、工业用缝纫机和位于二者之间的服务性行业用缝纫机;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手摇、脚踏及电动缝纫机;按缝制的线迹可分为仿手缝线迹、锁式线迹、单线链式线迹、双线或多线链式线迹、单线或多线包边链式线迹和多线覆盖链式线迹缝纫机。
种类 | 缝纫机 | 用途 | 缝纫设备 |
自动化程度 | 手动 | 适用厚度范围 | 厚料机 |
线迹类型 | 绗缝机 | 品牌 | 志工牌 |
型号 | 上下复合送料特厚料平缝机 | 适用场所 | 服务性行业用 |
作用对象 | 织物 | 驱动形式 | 手摇 |
针数 | 双针 | 线数 | 双线 |
机头数 | 单头机 | 产品类型 | 全新 |
外形尺寸(长*宽*高) | 详情看产品参数(mm) | 整机重量 | 详情看产品参数(Kg) |
产品别名 | 缝纫机 |